冷思考:为什么职场社交在国内做不起来?
http://www.5ipr.cn   2016-04-01 09:21:04      

LinkedIn以在线职场社交平台的产品形态取得的巨大成功并市值高达300亿美元,使得在国内不断出现其模仿者前赴后继。然而很奇怪的事情是:没有一个真正做起来的,其中包括早年的天际、若邻、脉脉。 

  LinkedIn以在线职场社交平台的产品形态取得的巨大成功并市值高达300亿美元,使得在国内不断出现其模仿者前赴后继。然而很奇怪的事情是:没有一个真正做起来的,其中包括早年的天际、若邻、脉脉。 

  LinkedIn以在线职场社交平台的产品形态取得的巨大成功并市值高达300亿美元,使得在国内不断出现其模仿者前赴后继。然而很奇怪的事情是:没有一个真正做起来的,其中包括早年的天际、若邻、脉脉,也包括最近的脉脉、LinkedIn本土化产品领英、赤兔等等。并且,我们发现,这些产品在0到1的时候风生水起,但一旦突破了1,便开始迷失方向,增长乏力。

  我们先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前赴后继要做职场社交呢?这得先回到招聘本身,招聘是一个低粘度、低门槛、水很深的行业,而简历的及时性和人才的动态意向都不是招聘这个低粘度的行为能够很好且迅速收集的。这时候就必然有升维的需求,即考虑如何更高频地捕获人才的简历信息和意向从而提高招聘行业整体的效率并从中获利。

  国内一直没有形成正式的职场社交文化:

  硬件方面:国内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大量存在无法客观的信用背书情况而充斥主观性的过誉性自我评价;

  软件方面:国内的中产阶级群体并未崛起,故而形成良好的职场社交环境的人口基础还没有形成。

  这些都使得人们的职场社交诉求变得过于投机和随性,加之我们会发现职场社交软件中充斥大量的猎头、中介、销售,这些人都是为了做一锤子买卖也加剧了投机和随意性。大面上,大部分人加好友和接受好友申请都过于随意,导致形成的社交圈子很快变成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的情况,从而失去了更新个人信息和访问的兴趣。

  另外还有一个本土特征加速了职场社交产品的增长乏力,那就是强大的腾讯社交产品帝国。在职场社交产品中沉淀出来的圈子和人脉关系很容易转移到微信和QQ等社交产品中,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也使得职场社交产品变成了一个筛选优质人脉的工具从而使得其很难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职场社交产品在国内做不起来核心原因还在在于国内根本没有形成正式的职场社交文化。每个人又过于随意(投机)地去建立联系而非正式且郑重的,使得职场社交产品沦为人脉筛选工具(就算我们假设没有微信、QQ这样的产品,那也很有可能也会沉淀到每个人的手机通讯录里面去,只不过可能没有那么快)。这种国内的文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所以,我也并不看好脉脉和赤兔。

TAG:社交 职场

分享到:
收藏